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西安网络舆论环境调研报告 ——以陕西西安某(4)

来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图10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11.你怎样看待网络舆论的正负效应? 在针对网络舆论状况的调查中,有42人认为正面效应为主,占比14%;有58人认为负面效应为

图10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

11.你怎样看待网络舆论的正负效应?

在针对网络舆论状况的调查中,有42人认为正面效应为主,占比14%;有58人认为负面效应为主,占比19.33%;有41人不确定网络舆论状况如何,占比13.67%;有159人认为网络舆论正负各一半,占比53%(详见图11)。可见,大多数人能够正确看待网络舆论的效应,它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应该辩证地看待。在网络舆论场中,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这方平台的干净和谐,不能因为匿名而肆无忌惮地放纵。当一群理性思维不占主导地位的人在一起讨论时,往往会受到情绪的感染,不自觉地融入这样的言论场中,形成集体无意识的审判和施暴。[4]因此,大学生群体要正确、理性地对待网络舆论,做好网络舆论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在网络舆论的阵地上做好“排头兵”。

图11网络舆论的正负效应

12.舆论信息对个人的影响怎样?

在“舆论信息对个人的影响”的调研中,有140人表示自己会了解事情经过并持有自己的观点,占46.67%;有113人认为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会被影响,占37.67%;有24人认为自己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占8%;有23人表示自己并不关注舆论,占7.67%(详见图12)。在网络时代,作为舆论主体发声者的普通大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角色极具复杂性。[5]因此,个体一旦不能理性地看待问题,就易于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就会成为舆论的被影响者及其载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成为网络舆论当中的主体和方向标。

图12网络舆论信息对个人的影响

13.你对西安近年在网络上“爆红”的看法怎样?

在此项调研中,有152人选择了支持西安市的网络宣传政策,认为很好地宣传了西安,占50.67%;有61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有些低俗、庸俗、媚俗的视频虽宣传了西安,但却拉低了西安的形象,占20.33%;有27人持抵制态度,认为这种“爆红”影响了西安人民的正常生活,占9%;有60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占比20%(详见图13)。

图13对西安在网络上“爆红”的看法

从调研数据上看,有一半左右的人支持西安市近年来的网络宣传政策。西安在网络上的“爆红”,一方面依托新媒体平台,主要以抖音短视频为主;另一方面,也与西安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密不可分。有20.33%的人持反对态度,主要因为自媒体视频虽数量众多,但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视频没有很好地宣传西安的历史文化内涵,局限于一种表层式的文化宣传。其实,西安的红,应该是十三朝古都的风韵和中华民族辉煌时代的独特风貌,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摔碗酒”和“毛笔酥”。也有很少一部分人持抵制态度,主要因为西安的旅游接待能力有限而游客数量激增,由此产生的交通拥堵、环境问题以及部分景点人满为患所致的城市生存空间压缩、生活质量降低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

五、治理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选择

没有基本制度的伦理性,就很难在社会上形成道德风尚,没有制度化的道德措施,也很难使基本制度所规定的伦理原则转化为现实社会的道德行为。[6]制度化了的道德有了制度所特有的明确性和稳定性,就可给予人们统一的行为规范及基本的价值导向。在规范网络舆论主体行为过程中,制度伦理可加速网络公德的培育,促使网络舆论环境的清朗。

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它所折射的问题是现实的,因而关于网络舆论环境的治理,在把握其特征的前提下,可遵从现实社会的治理方法进行综合整治。这就需要我们从网络舆论主体素质的提升、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网络专业技术的改进等多方面切入。

从网络舆论主体方面而言,在面对网络舆论环境发挥自由个性时,要具备一定的德性品质,包括诚信、“慎独”、自律等,努力做到自我审查、自我监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给社会及他人制造麻烦。这种良好素质的养成,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网络舆论媒介素质教育及法律规范教育,也需要个体自身的修炼,达到知行合一。同时,一些网络舆论参与者尚未达到一定修养水准的情况下,相关部门的制度约束和引导就成为必要,将伦理理念和道德要求制度化,以“他律”的方式敦促网络舆论主体优良德性品质的养成。

从法律制度角度而言,必须完善网络舆论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在制定和执行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法制环境。同时,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引导,并建立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此制度既要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又要保持适度的张力,不影响网络主体正常获取网络信息的自由。

文章来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agcdxxb.cn/qikandaodu/2020/1229/565.html



上一篇:蒋馨柔:在无声的世界里舞蹈
下一篇:西安语言产业现状发展价值与优势研究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投稿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