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来稿应自觉遵守国家有关著作权法律法规,不得侵犯他人版权或其他权利,如果出现问题作者文责自负,而且本刊将依法追究侵权行为给本刊造成的损失责任。本刊对录用稿有修改、删节权。经本刊通知进行修改的稿件或被采用的稿件,作者必须保证本刊的独立发表权。 一、投稿方式: 1、 请从 我刊官网 直接投稿 。 2、 请 从我编辑部编辑的推广链接进入我刊投审稿系统进行投稿。 二、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刊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刊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刊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 5、 投稿人授予我刊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第5条所述之网络是指通过我刊官网。 7、 投稿人委托我刊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西安网络舆论环境调研报告 ——以陕西西安某(5)

来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12-2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从网络技术层面而言,要建立网络实名制,以保障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使用真实身份参与舆论传播,以减少虚假信息所致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要进行网络

从网络技术层面而言,要建立网络实名制,以保障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使用真实身份参与舆论传播,以减少虚假信息所致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要进行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快网络过滤软件和杀毒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设置网络不良信息和行为的屏蔽系统,实施网络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对网络深度链接的监控,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从技术上对网络舆论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主流媒体发布权威信息的效率,真正从技术层面控制和过滤非法有害信息。

总之,网络舆论环境的治理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尤其需要政府的制度介入,这是一个德治与法治、自律与他律融合的过程。在此,制度伦理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1] 李娟,等.新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在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舆情传播中的作用[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221-225.

[2] 张帆,陆艺.基于网络实名制争议的权利意识思考[J].求实,2010,(11):72-75.

[3] 陈春雨.网络环境中的舆论导向[J].世界教育信息,2018,(22):56-58.

[4] 王振远.网络舆论的影响及其引导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9.

[5] 王佳曦.微时代舆论场域的责任伦理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29.

[6] 梁禹祥,南敬伟.诠释制度伦理[J].道德与文明,1998,(3):20-22.

王银娥(1963—),女,陕西西安人,西安文理学院《唐都学刊》主编、编审,主要从事应用伦理学和编辑学研究;

郭 超(1995—),男,陕西西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制度伦理学研究;

杨卓文(1995—),女,陕西延安人,陕西师范大学哲学与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制度伦理学研究。

一、调研背景随着5G时代的来临,互联网越来越成为不可或缺的多元化的信息交流平台。据华商舆情监测系统显示,2018年上半年,陕西省网络舆情排行榜位居地级市前三名的是西安、宝鸡和榆林,西安排榜首。共监测到敏感信息331.6万条,其中网站24.7万条,新闻13万条,政务1.2万条,论坛10.4万条,微博237万条,视频7 189条,热度值为65 950。针对此,2018年9月10日上午,西安市公安局召开舆论环境集中整治专项行动阶段性战果通报。共办理案件39起,打击处理46人,其中立刑事案件15起,刑事拘留18人;行政案件24起,行政处罚28人。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西安警方利用官方新媒体(微信公众号“西安公安”“境界视野”,新浪微博“西安公安”)广泛开展了宣传活动,鼓励受过假记者、假新闻、假消息、假网站等敲诈的受害人和受害单位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线索,切实提升了公众参与和群防群治的工作力度,形成了打击新闻敲诈的强大舆论氛围。西安市网络舆论环境的现状,引起了西安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2018年,西安市委开展了网络舆论环境集中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总体部署,按照《西安市公安局开展舆论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同步开展为期30天的攻坚行动,主要针对查处假媒体、假记者、网络诈骗等典型案件,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力求争取净化舆论环境,取得了明显成效。二、调研目的和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环境”。因此,对于网络舆论环境现状的探索和研究、治理机制和建设方案的探寻,就必然提上议事日程。西安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这里融合。尤其在当代网络社会,随着外来人口的不断增加、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网民数量及互联网普及率逐年攀升;同时,社会主体的成分多元、综合素质存在差异。这就在客观上增加了西安网络舆论环境监管的难度。为了进一步加强对西安网络舆论环境的科学化管理,我们于2019年4—5月,对西安网络舆论环境状况进行了调研,为本项目探寻和治理网络舆论环境提供现实依据,也为相关部门治理网络舆论环境提供资讯。三、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本次调研起始于2019年4月,主要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辅以个别访谈和查阅相关资料的方式进行。陕西作为科教大省,高校林立,教育资源丰富,且重点高校主要集中于省会城市西安。考虑到大学生是网络舆论重要的参与主体,看待问题相对客观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因而选取陕西西安某高校全日制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作为本次网络舆论环境调研对象,发放问卷共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回收率为86%。其中,从性别上看,男生为119人,占比为39.67%;女生为181人,占比为60.33%。从学历上看,本科生为195人,占比为60%;硕士及以上学历为105人,占比为40%。四、调查内容及结果分析1.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怎样?在“你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度”的调研中,毫不关注的有3人,占1%;偶尔查看的有77人,占25.66%;比较关注的有155人,占51.67%;非常关注的有65人,占21.67%(详见图1)。由此可见,大学生群体相对其他社会群体对社会热点问题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关注度,也拥有一定的话语权。这一群体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切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社会舆论的传播甚至舆情的发展方向。因而,期望这个群体在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处理中发挥积极作用。图1对社会热点话题的关注度2.你获取舆论信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调研数据显示,学生群体获取舆论信息的主要渠道有以下几种:QQ空间及微信朋友圈、新浪微博、百度贴吧、知乎、各种论坛、新闻类APP推送、朋友交谈和其他渠道。其中,通过QQ空间及微信朋友圈获取信息的有160人,占53.33%;通过新浪微博获取信息的有194人,占64.67%;通过百度贴吧获取信息的有50人,占16.67%;通过知乎获取信息的有79人,占26.33%;通过各种论坛获取信息的有47人,占5.67%;通过新闻类APP推送获取信息的有149人,占49.67%;通过朋友交谈获取信息的有108人,占36%;通过其他途径获取信息的有31人,占10.22%(详见图2)。图2获取舆论信息的主要渠道QQ空间及微信朋友圈遍布全球,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通讯软件,备受大学生的推崇和喜爱。本次调研中发现,大学生群体中有53.33%的人通过QQ空间及微信朋友圈获取舆论信息。QQ空间及微信朋友圈实际上是一个“熟人”的“交流圈”, 作为信息共享的平台,给网友们提供了海量的各种各样的网络舆论信息,为大家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这样的平台上,学生之间的分享、讨论更为方便。因而,QQ空间及微信朋友圈由此成为学生群体获取网络舆论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新浪微博作为近年来异军突起的社交网站,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站,截至2017年6月,微博月活跃人数已达3.61亿,日活跃人数达1.59亿,这就意味着每天有3.61亿人次在微博上浏览信息,通过转发、点赞关注等相关操作将信息传播扩散出去。本次调研中发现,通过微博获取网络舆论信息的学生群体占比高达64.67%。因而,新浪微博也成为学生群体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之一。央视新闻联播等传统的主流新闻媒体,作为国内具有权威性的官方新闻平台受众庞大,过去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晚上7点准时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央视新闻。当然,央视新闻也在与时俱进、不断翻新,其新闻APP遍布央视各大网站,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中央新闻。近年来,各类新兴的新闻类APP不断出现,主要包括网易新闻、今日头条、凤凰新闻、ZAKER新闻等等,这些新闻类APP能够随时提供最新的新闻资讯,相较传统媒体更为方便快捷。本次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各类新兴的新闻类APP越来越受到学生群体的关注。3.你对各种网络舆论信息的关注情况如何?网络舆论信息,主要包括时政类、明星娱乐、法治事件、公共安全、腐败现象等,通过调研得知,有207位对时政类新闻感兴趣,占69%;对明星娱乐感兴趣的有148人,占49.33%;对法治事件感兴趣的有155人,占51.67%;对公共安全较为关注的有189人,占63%;对腐败现象较为关注的有93人,占31%;大约有9%的人对其他类型的新闻感兴趣。可见,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的大部分对时政类、法制类和公共安全类信息更为关注,这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对政治生活的高关注度及对网络舆论的表达倾向。图3对不同舆论信息的关注情况4.你对网络舆论信息的参与情况怎样?在调研中,有189人表示仅浏览网络新闻事件,占63%;有78人选择分享给朋友,占26%;仅有33人表示会发文参与讨论,占11%(详见图4)。可见,大学生群体对舆论事件的参与度较低。与高关注度对应的低参与度,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舆论的态度——关注但不予评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舆论信息所持有的理性态度。图4对网络舆论信息的参与情况5.你参与网络舆论讨论的目的是什么?在调研中,选择行使自由言论权利的有49人,占16%;发泄对事件不满的有7人,占2.33%;表达不同看法和观点的有142人,占47.33%;表示自己仅凑热闹的有24人,占8%;不参与的有78人,占26%(详见图5)。可见,绝大多数参与舆论讨论时较为理智,能够理性地表达自己对于事件的看法。其实,个人观点的表达,有利于多层次、多方面对事件进行讨论分析,尽可能地让事件展现出客观的一面。而要构建和谐、健康、稳定的舆论环境,需要每位参与者都能够理智冷静地对待各种事件,合理合法地表达自己对于事件持有的观点和看法,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舆论朝着理性、健康的方向发展,有利于事件的最终解决。图5参与网络舆论讨论的目的6.你对网络舆论信息发布主体的信任如何?在“你对网络舆论信息发布主体的信任如何”的调研中发现,有169人相信政府发布的舆论信息,占56.33%;有50人相信传统媒体发布的舆论信息,占16.67%;有30人相信自媒体和个人发布的舆论信息,占10%;有51人相信其他途径发布的舆论信息,占17%(详见图6)。可见,大学生群体对政府发布的舆论信息更为信任,说明政府在学生群体中的可信度和拥护度较高。大部分人对于自媒体抱有审慎的态度,这与自媒体的性质有关,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其发布主体多为非权威的个人或组织,其目的主要在于吸引眼球、获取关注,缺少某些传统新闻媒体的真实性要素。自媒体的新闻发布的技术门槛和准入条件较低,可以是个人思想的表达、即时新闻的发布、信息的转载,抑或是对他人言论的评述。由于使用门槛很低,参与民众多,尤其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发布乃至转播信息迅捷,某些不准确又很敏感的信息可在瞬间形成强大的舆论波[1]。所以,自媒体虽发展快速,但始终停留在让人们快速获取一般信息的程度上,对于重要事件信息,人们往往更愿意相信传统媒体和政府媒体发布的信息。图6对舆论发布主体的选择7.你认为舆论信息是否反映社会的真实情况?在“你认为舆论信息是否反映社会的真实”的调研中,有233人认为网络舆论只能反映出部分事实真相,占77.67%;有31人认为网络舆论无法反映出真实状况,占10.33%;有12人认为网络舆论反映出的为全部的事实真相,占4%;有24人认为是否能反映出事实真相尚未可知,占8%(详见图7)。可见,绝大部分大学生对网络舆论信息持有相对理智的态度,对于网络上发布的各种舆论信息拥有自我判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舆论信息给自己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可以避免网络不良言论对事件发展方向的影响。图7对舆论信息是否反映社会真实的看法8.你认为网络舆论环境的自由度如何?网络舆论是否能代表民意?关于“网络舆论环境的自由度”的调研结果显示,有152人认为言论过于自由,存在不负责任的现象,占50.67%;有88人认为言论自由度有待提高,占29.33%;有32人认为自由度恰到好处,占10.67%;有28人认为网络舆论不够自由,导致不少言论不能发表,占9.33%(详见图8)。关于“网络舆论是否能代表民意”的调研结果显示,有118人认为基本能反映民意,占39.33%;有85人认为不能反映民意,占28.33%;有74人认为不确定是否能反映民意,占24.67%;有23人认为网络舆论完全能反映民意,占7%(详见图8)。这个数据不具有绝对性,这个问题与是否参与舆论信息讨论的问题可以合并看待,正因为绝大多数人面对舆论信息持有的是观望态度而不是直接参与讨论,这也就导致了网络舆论所代表的主体是发文参与讨论的这部分人,而这部分人并不能代表全体网民,更不能代表民意,在网络上,占大多数的还是不发声的观望者。所以,对于舆论是否能够代表民意的问题,并不存在绝对的观点,而是应该辩证地看待。图8网络舆论自由度及能否反映民意9.你认为网络舆论是否应该被管制?你是否支持网络实名制?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扩大人们话语权的同时也引发了诸多问题,那么是否应该对网络舆论进行管制呢?在“网络舆论是否应该被管制”的问题上,有242人选择了应该,占80.67%;而认为不应该的有27人,占9%;而31人选择的可有可无,占10.33%(详见图9)。由此可见,绝大多数人认为网络舆论应该受到管理限制,这与自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舆论信息发酵快速,一些事件尚未得到证实就已然形成舆论波有关。那么,对网络舆论的管制,有利于处理因信息不准确而发酵的舆论风波问题。图9网络舆论管制与实名制网络实名制是指网络用户在从事网络活动时须提供真实有效的个人身份信息,使网络用户与其个人的真实身份建立起对应、统一关系的一种制度。[2]在“关于网络实名制”问题的调查中,有79.67%的人持有支持的态度,表示反对的人数占7.33%,而有13%的人对于网络实名制表示无所谓。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人比较关心支持网络实名制问题,仅有13%的人表示无所谓。这表明网络已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实行严格管制是网络健康发展的必然。这与“网络舆论信息自由度”问题具有一致性,在关于网络舆论信息自由度方面,有超过50%的人认为网络言论处于一个过于自由、发表言论信息不负责任的问题。因此,有80.67%的人在网络舆论是否应该受管制问题上选择了应该,有79.67%的人在关于网络实名制的问题上选择了支持。这组调研数据显示,大学生群体普遍认为现在的网络舆论环境不容乐观,应该出台相关的政策,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限制,而实名制作为一种应对手段,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和支持。10.网络舆论信息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在这项调研中发现,有172人认为网络舆论对社会影响较大,占比57.33%;有108人认为网络舆论对社会影响较小,占比36%;有20人认为网络舆论对社会基本没有影响,占比6.67%(详见图10)。可见,大部分人认为网络舆论对社会影响较大,正确的舆论导向可以带领群众走向光明,拨开云雾看到事件的真相;而错误的网络舆论会将群众带入歧途,增加社会的压力和负面影响。[3]结合网络上章莹颖案件,这起曾引起轰动案件的最终解决,很大程度上受到正确的网络舆论的影响。2017年6月9日,前往美国伊利诺州大学交流学习的章莹颖失联,网络上引起广泛讨论,国内关于章莹颖失踪案件的各种猜想不断出现,关于绑架、暗网等相关信息一度甚嚣尘上。网络上各方人士对此事件持极高的关注度,政府也决定出面,进行国际间的案件侦破。终于在2019年6月12日,章莹颖案开庭,判犯罪嫌疑人终身监禁,至此轰动全网的案件彻底告破。在这起案件发展的始末,网络舆论在其中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案件的最终解决也得益于世界各国网友对此事的关注和讨论。图10网络舆论对社会的影响11.你怎样看待网络舆论的正负效应?在针对网络舆论状况的调查中,有42人认为正面效应为主,占比14%;有58人认为负面效应为主,占比19.33%;有41人不确定网络舆论状况如何,占比13.67%;有159人认为网络舆论正负各一半,占比53%(详见图11)。可见,大多数人能够正确看待网络舆论的效应,它既有正效应也有负效应,应该辩证地看待。在网络舆论场中,每个人都有责任维护这方平台的干净和谐,不能因为匿名而肆无忌惮地放纵。当一群理性思维不占主导地位的人在一起讨论时,往往会受到情绪的感染,不自觉地融入这样的言论场中,形成集体无意识的审判和施暴。[4]因此,大学生群体要正确、理性地对待网络舆论,做好网络舆论的参与者和引领者,在网络舆论的阵地上做好“排头兵”。图11网络舆论的正负效应12.舆论信息对个人的影响怎样?在“舆论信息对个人的影响”的调研中,有140人表示自己会了解事情经过并持有自己的观点,占46.67%;有113人认为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会被影响,占37.67%;有24人认为自己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占8%;有23人表示自己并不关注舆论,占7.67%(详见图12)。在网络时代,作为舆论主体发声者的普通大众,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又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角色极具复杂性。[5]因此,个体一旦不能理性地看待问题,就易于受到网络舆论的影响,就会成为舆论的被影响者及其载体。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该成为网络舆论当中的主体和方向标。图12网络舆论信息对个人的影响13.你对西安近年在网络上“爆红”的看法怎样?在此项调研中,有152人选择了支持西安市的网络宣传政策,认为很好地宣传了西安,占50.67%;有61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有些低俗、庸俗、媚俗的视频虽宣传了西安,但却拉低了西安的形象,占20.33%;有27人持抵制态度,认为这种“爆红”影响了西安人民的正常生活,占9%;有60人持无所谓的态度,占比20%(详见图13)。图13对西安在网络上“爆红”的看法从调研数据上看,有一半左右的人支持西安市近年来的网络宣传政策。西安在网络上的“爆红”,一方面依托新媒体平台,主要以抖音短视频为主;另一方面,也与西安自身丰富的旅游资源密不可分。有20.33%的人持反对态度,主要因为自媒体视频虽数量众多,但质量良莠不齐,部分视频没有很好地宣传西安的历史文化内涵,局限于一种表层式的文化宣传。其实,西安的红,应该是十三朝古都的风韵和中华民族辉煌时代的独特风貌,而不是流于表面的“摔碗酒”和“毛笔酥”。也有很少一部分人持抵制态度,主要因为西安的旅游接待能力有限而游客数量激增,由此产生的交通拥堵、环境问题以及部分景点人满为患所致的城市生存空间压缩、生活质量降低等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五、治理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选择没有基本制度的伦理性,就很难在社会上形成道德风尚,没有制度化的道德措施,也很难使基本制度所规定的伦理原则转化为现实社会的道德行为。[6]制度化了的道德有了制度所特有的明确性和稳定性,就可给予人们统一的行为规范及基本的价值导向。在规范网络舆论主体行为过程中,制度伦理可加速网络公德的培育,促使网络舆论环境的清朗。网络虽然是虚拟的,但它所折射的问题是现实的,因而关于网络舆论环境的治理,在把握其特征的前提下,可遵从现实社会的治理方法进行综合整治。这就需要我们从网络舆论主体素质的提升、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网络专业技术的改进等多方面切入。从网络舆论主体方面而言,在面对网络舆论环境发挥自由个性时,要具备一定的德性品质,包括诚信、“慎独”、自律等,努力做到自我审查、自我监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给社会及他人制造麻烦。这种良好素质的养成,需要各级各类学校实施网络舆论媒介素质教育及法律规范教育,也需要个体自身的修炼,达到知行合一。同时,一些网络舆论参与者尚未达到一定修养水准的情况下,相关部门的制度约束和引导就成为必要,将伦理理念和道德要求制度化,以“他律”的方式敦促网络舆论主体优良德性品质的养成。从法律制度角度而言,必须完善网络舆论场的法律法规体系,并在制定和执行中体现公平公正原则,营造健康有序的网络法制环境。同时,要加强政府的监管和引导,并建立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此制度既要符合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又要保持适度的张力,不影响网络主体正常获取网络信息的自由。从网络技术层面而言,要建立网络实名制,以保障信息发布者和传播者使用真实身份参与舆论传播,以减少虚假信息所致的矛盾和问题。同时,要进行网络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快网络过滤软件和杀毒软件的开发和利用,设置网络不良信息和行为的屏蔽系统,实施网络分级管理制度,加大对网络深度链接的监控,建立网络舆情预警机制,从技术上对网络舆论参与主体的行为进行约束,提高主流媒体发布权威信息的效率,真正从技术层面控制和过滤非法有害信息。总之,网络舆论环境的治理需要多方形成合力,尤其需要政府的制度介入,这是一个德治与法治、自律与他律融合的过程。在此,制度伦理可以发挥积极作用。[参考文献][1] 李娟,等.新传统媒体和自媒体在山东非法经营疫苗系列案舆情传播中的作用[J].中国疫苗和免疫,2018,(2):221-225.[2] 张帆,陆艺.基于网络实名制争议的权利意识思考[J].求实,2010,(11):72-75.[3] 陈春雨.网络环境中的舆论导向[J].世界教育信息,2018,(22):56-58.[4] 王振远.网络舆论的影响及其引导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9.[5] 王佳曦.微时代舆论场域的责任伦理研究[D].贵阳:贵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29.[6] 梁禹祥,南敬伟.诠释制度伦理[J].道德与文明,1998,(3):20-22.

文章来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agcdxxb.cn/qikandaodu/2020/1229/565.html



上一篇:蒋馨柔:在无声的世界里舞蹈
下一篇:西安语言产业现状发展价值与优势研究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投稿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编辑部|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版面费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论文发表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